为进一步强化贺兰山矿区生态修复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贺兰山矿区生态修复技术成果应用,将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谱写在银川大地之上,6月20日,银川市自然资源局举办为期一天的贺兰山矿区生态修复模式分析及典型治理示范区研究成果报告会。报告会邀请宁夏大学的余海龙、石云、李国旗教授围绕贺兰山矿区生态环境本底及修复瓶颈战略研究、理论实践和修复案例等方面开展成果分享交流。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伟主持了本次报告会,局系统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相关科室与下属单位工作人员,各市(县)区自然资源局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参会。同时,报告会还邀请了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等相关单位。
贺兰山是宁夏的“父亲山”,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长期以来,贺兰山矿山无序开采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损毁、生境破碎、地质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贺兰山矿区生态修复亟需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理论与技术,形成集生态、材料、植物、土壤、工程等领域技术为一体的低成本有效技术体系,改善生态环境、重建稳定植被群落,攻克旱区受损生态系统生态修复的难点和关键点。
基于此,从2021年开始,我局与宁夏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实施了“贺兰山矿区生态修复模式分析及典型治理示范区研究项目”,该项目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重大战略咨询研究课题,经过3年来课题组的不懈努力,研究出了许多优秀成果,为贺兰山进一步强化生态修复治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深入发挥矿区生态修复经济效益、体现区域独特经济价值提供了新的转化动能。
近年来,贺兰山银川段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整体好转,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贺兰山下镇北堡废弃矿坑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被推荐为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公开发布推广。结合本次成果交流,我局将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修复的支撑作用,将研究成果转移转化到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中,打造银川市生态修复的新标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